|
第一次聽說涇陽是在1999年左右吧,那時候調頻廣播剛剛在陜西開通不久。在陜西交通音樂臺里經(jīng)常能聽到一句話:“西北最大的菜籃子基地在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云陽鎮(zhèn)落戶!”誰也沒有想到我會在10年之后與這個地方有緣,因為這個地方竟有兩位讓我為之心動的人兒,真是不可思議。寧兒的家就在云陽鎮(zhèn)。
雖然與寧兒分別已經(jīng)三年多了,對她的思念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強烈,所以幾次沖動的都想去涇陽去看看。怎奈每次都由于種種原因而放棄,所以一直拖到今年。同時我一顆好奇的心也決定了我要去看看,這究竟是一個什么地方,竟然會有兩位讓我為之心動的人兒。同時由于看了《大秦帝國》我也想去看看鄭國渠,看看這個造福秦東千年的惠民渠。但是鄭國渠的具體位置我不太清楚。在網(wǎng)上查了許久,也是一知半解。但是這阻擋不了我去涇陽的決心。
涇陽縣位于咸陽市東北方向,東與三原接壤,西與禮泉接壤,北與淳化接壤,南與高陵接壤。面積只有我家鄉(xiāng)的三分之一(我的家鄉(xiāng)面積2974平方公里,涇陽面積791平方公里),人口51萬。
早上7點左上從周至駛往咸陽的班車,在車上我看到了初升的朝陽,我突然想到一句話:西有大秦,如日方升!是啊,初升的朝陽,雖然她沒有多少光和熱,但是她能讓我看到未來和希望。在經(jīng)歷兩個多小時的行程,客車終于渭河大橋了,咸陽,我來了!兩年多沒來,咸陽你依然風采依舊。如果把西安和咸陽比作兩位美人的話,西安就是濃妝艷抹略帶妖艷型的美女,而咸陽就是一位素顏的不加任何修飾的村姑。我這人不知道咋地,不喜歡濃妝艷抹,卻喜歡素顏美女。到了咸陽站然后在站內買票又坐上從咸陽直達涇陽的班車,汽車緩緩的駛出咸陽城區(qū)北行,越走地勢越高,看著坡度變得越來越高,我突然想到《大秦帝國》里商君說過的一句話,這巍巍北坂(塬),乃天賜王座??上曛笥捎谶^快的發(fā)展,我已經(jīng)感受不到那種王座的氣勢了。在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旅程,車終于駛進涇陽站,涇陽————我來了——————!我不由自主的喊了出來,整車的人清一色的回頭率朝向我,我都不好意思了。看著破舊的車站,我還以為穿越到7、80年代了。后來才知道那是舊車站。
出了車站,站在涇陽的大街上,我茫然的不知道先去哪里?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我真想希望能在茫茫人海中看到我曾經(jīng)熟悉的面容,然而奇跡始終沒有出現(xiàn)。手指上的香煙燒到了我的手指,也狠狠的把我拉回了殘酷的現(xiàn)實中。我決定先去鄭國渠首遺址去看看。問過當?shù)厝撕蟮弥容^遠,但是我這個人歷來喜歡先難后易先遠后近。但是在這個陌生的縣城,由于沒有向導,我不知道具體路線。(3年前寧兒曾經(jīng)邀請我,可惜由于當時正值夏收,加之天氣較熱。當時總覺得以后有的是時間和她去,誰也沒有想到兩個月后我與她卻是今生最后一別?,F(xiàn)在想想,撞墻的心都有了)。但是這個困難難不倒我,這個城市的出租車可以幫我(因為出租車司機就是一個城市的活地圖)。
當我告知司機我要去鄭國渠遺址的時候,司機驚訝的目光在他臉上足足停留了有近乎一分鐘。在他看來,那地方實在不知道有啥可看。再去鄭國渠遺址的路上,我簡要的向司機介紹了鄭國渠的前世今生。聽得司機一臉的慚愧,忙說他身為涇陽人還不知道鄭國渠有這么悠久的歷史。同時司機也像我推薦了一個去處,名字忘了。好像是安吳堡的寡婦墳。相傳明代中期,涇陽一位大戶人家娶了三原一位大戶人家的閨秀。據(jù)說結婚時的婚宴從涇陽縣城一直擺到了三原縣城。其鋪排堪比今日某些人有比過之無不及。然而盛極必衰,好景不長,其夫亡故。其一生未改嫁,后人感其德,為其立貞節(jié)牌坊,并刻石傳頌。這個故事講完我心情很沉重??梢娙寮疫@種思想何其害人啊,在這種愚民思想下不知坑苦了多少喪夫之婦啊,這是扼殺人性啊!
在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行程,在一片繁華的工地前司機說到了,在收了錢之后溜之(下車后問過當?shù)厝撕蟛胖牢蚁萝囍仉x鄭國渠遺址還有近乎5公里,這個坑爹的司機,哥暈了)在工地我舉目四望,還以為這就是在建的鄭國廣場呢。后來一看雕像人物衣著長袍一看題字,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近代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原來這是李儀祉先生陵園。原來這是在建的李儀祉先生博物館,博物館頂部像一個水盆,外觀黑色并飾有金黃色的水波紋,因為李先生是“關中八惠”的規(guī)建者(始建于1942年的周至黑惠渠就是李先生的關中八惠計劃項目之一)。陵區(qū)山門欄桿全部是清一色的青石雕刻花紋。因為涇陽附近山上全是石頭,故而刻石匠人在當?shù)乇缺冉允?。當?shù)赜泻芏嗉庸な^的產(chǎn)業(yè)。李先生陵建在高高的塬上坐東向西。整個陵區(qū)大氣、莊重、肅穆,陵區(qū)主碑上可有時任陜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為其題寫的墓名:“李儀祉先生之墓”幾個蒼勁有力的隸書。在李先生陵前,身著黑衣的我默默的放下背包,學著《大秦帝國》電視劇里那種禮儀,向李儀祉先生陵深深一躬.先生大才,永載史冊!古有鄭國來此,今有先生規(guī)劃關中八惠,涇陽真是一個好地方(事后查閱資料得知,涇陽確實是個好地方。君不見順著鄭國渠往南走,挨著鄭國渠埋了多少皇帝??!堪輿家認為關中東至灞橋,西至興平,南至秦嶺北至涇陽這一段都是風水寶地)。怪不得這地方能孕育出兩位讓我魂牽夢繞為之心動的人兒?。∮绕涫橇陞^(qū)那制作的大型壁畫《秦人治水》反映了秦人古往今來治水之艱辛。
出了李儀祉先生陵區(qū)往西走上大路等車準備繼續(xù)向北出發(fā)去鄭國渠,此時已是上午十點多了,春日的太陽雖然不熱,但是我卻已經(jīng)走的是微微出汗了。終于等到另一輛車,司機聽說我要去鄭國渠遺址,一路上都在納悶鄭國渠有什么值得看的,我又簡單扼要的介紹了鄭國渠的久遠歷史。司機聽完連說慚愧,身為涇陽人竟然不知道鄭國渠在歷史中有這么重要的作用。并建議我去張家山風景區(qū),我欣然應允。在經(jīng)過二十分鐘的行程,終于見到鄭國渠遺址碑了。在張家山風景區(qū)我看到了多塊關于引涇入渭的碑刻歷代刻石,由于近期山上樹木未綠加之不是五一長假,所以人比較少。估計也與涇陽縣委縣政府的宣傳工作沒有跟上去有很大作用吧!希望《大秦帝國》的后續(xù)播出能使涇陽鄭國渠為世人所矚目。再從張家山返回路過鄭國渠遺址碑前時我特意下車,走到碑石前,細讀上面的文字,感悟那段歷史。在離開的時候,身著黑衣的我深深一躬。先生之功,恩澤萬世,秦人永念!
返回縣城已經(jīng)12點多了,在簡單的吃過一頓飯后,我在想還有什么地方?jīng)]有去,突然想到鄭國廣場還么有去,聽第一位司機說,在涇干中學東邊不遠,于是我步行過去一看竟然不是,暗罵司機不已。原來這是涇湖廣場,后邊是涇湖公園,由于萬里無云,艷陽高照,覺得去湖中小亭歇歇,轉了一圈發(fā)現(xiàn)竟然所有的亭子均沒有凳子可坐。不知道是哪位腦殘的設計者出來的,真是坑哥??!突然發(fā)現(xiàn)湖邊有很多垂釣者,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湖中有一條大魚,魚苗倒是不少,這下哥無語了,涇陽人你好殘忍啊,連魚苗也不放過啊!
晚上入住涇陽賓館,在我入住的所謂標準間的房子里,一個破舊的SVA上廣電彩電,只能勉強收到30個臺。而且沒有電腦上網(wǎng),真是坑哥啊。這也算標準間??!我這人有個壞習慣,就是在陌生的環(huán)境怎么也睡不著,在三四點的時候才慢慢睡去。由于睡覺愛翻來覆去,半夜時分竟然差點掉床底下去了。在迷迷糊糊中,我的手機響了,難熬的一夜終于熬過去了。8點一過,我迫不及待的退房,然后攔住了一輛出租車,得知我要去位于永樂鎮(zhèn)的大地原點和鄭國廣場時,司機一臉的茫然,他不明白我要去的這倆地方究竟有啥值得看的。在車上司機說,我活了28歲還沒有去過呢,今天我也開開眼。出涇陽縣城東行大約十分鐘的路程,車子駛進了涇陽縣永樂鎮(zhèn),大地原點所在地。在一個極其偏僻的院子,一個莊嚴的牌子引人注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此時正值8、9點鐘,由于很少有人來參觀,所以工作人員才起來,在得知我們來意后開門賣票。呵呵,想不到我們竟然是今天的頭一批參觀者,希望今天有好運。一進入院子,一座7層高的圓頂搭式結構的塔樓映入眼簾。
這座位于涇陽縣永樂鎮(zhèn)的大地原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坐標系(1980年西安坐標系)的基準點,在經(jīng)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主要作用。該點建于1978年12月,占地3.92公頃。由主體建筑、中心標志、測量儀器臺和投影亭等組成。主體建筑為7層圓頂塔式結構。高25.8米。原點位于塔樓地下室花崗巖標石頂面,以鑲嵌的球形瑪瑙做標志。據(jù)史書記載,這個原點在古代叫天坑,大地原點所處的位置和位于秦嶺子午道上的那個建于西漢文帝時期祭天的玄都壇幾乎在一條線上。古人也以此為大地原點,只不過古代叫天坑。
從地下室出來有通往塔樓的通道,聽涇陽麗人說以前塔樓不對外開放,今天運氣好,塔樓大門開著。既然來了就上去看看,在塔樓頂端,我舉目四望,真希望能看見涇陽麗人的娘家,可惜這個碎女子沒有告訴我!出來的時候在門口央求司機給我拍張照(回來一看,真是坑哥啊。哥本來就丑,這下更丑了)。
再返回縣城時,終于看見鄭國廣場了,原來鄭國廣場在縣城的東大門附近啊。在鄭國廣場,我望著高聳威嚴的鄭國雕像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公元前240年左右,鄭國受韓王安之命疲秦。鄭國來到秦國,看到秦東百姓深受水旱之苦(史書記載今天高陵以東大部分田地為鹽堿地,每次播種需要水沖掉鹽堿才能播種,就這都是廣種薄收)。鄭國不忍蒼生受苦,與秦相呂不韋查勘選址修渠,歷經(jīng)十年(期間因為呂不韋的嫪毐事件繼而有人密報鄭國疲秦之事,秦wangzheng大怒,下逐客令,李斯于此上了那篇著名的《諫逐客書》)公元前236年鄭國渠竣工,華夏震驚,關中之地從此變成秦國第二大糧倉,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里這么形容:關中之地,沃野千里,真天府之國也!因為當時秦國雖大,但秦東大部分土地卻為鹽堿地,此問題困擾自秦秦孝公以來的六代國君。鄭國渠的修成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也解決了關中的吃飯問題。六年之后秦wangzheng開始了他的滅國大戰(zhàn),第一戰(zhàn)就是韓國,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兩千多年過去了,鄭國渠至今仍子造福今涇陽、高陵、閻良等秦東大片土地。
于是我向高高在上的鄭國雕像深深一躬,先生之功,秦人萬世不忘!
在縣城,我順便去文廟廣場看了看,所謂的文廟就是孔廟。廣場正中一座漢白玉孔子雕像顯得是那么慈祥而肅穆。文廟廣場的欄桿、凳子、橋等都是石頭做的。也許是涇陽多山石之故吧。文廟廣場北邊坐北朝南就是文廟,現(xiàn)在是涇陽博物館。9點以后開門,我得已入內參觀(門票10元)涇陽博物館位于縣城文廟街南端,屬省級重點文物單位。文廟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會于地震,知縣鐘岱重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文廟毀于回民起義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安吳堡吳周氏捐銀四萬兩重修。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第一進院落是展示歷代碑刻的碑石,其內容不外乎贊美孔子要么就是敕封的涇陽狀元等等。其中一塊刻有明代的篆書墓志銘我比較喜歡,其手法師從秦李斯書體。真想拜此人為師啊!第二進院落,兩廂是展示,西展室是展示一些從涇陽出土的遠古化石和夏商時代的文物。其中一根巨大的象牙化石距今有大約十萬年,還有一根什么魚化石距今有大約一百七十萬年左右。講解員告訴我,涇陽遠古文化幾乎可以和西安半坡文化相媲美,可惜由于宣傳不到位,致使涇陽這塊渭北明珠為世人所遺忘。還有在涇陽縣高家堡出土的一些事夏族時代的文物。東展室主要展示一些漢唐和明清的一些銅鏡、銅佛等文物。和涇陽的變遷。據(jù)載涇陽最早建城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呵呵,這一點我的家鄉(xiāng)可無法比及)。
從兩展室參觀完出來后,一座坐北朝南的大殿映入眼簾,一塊大匾上書“文廟殿”,正中供奉著萬世師表——孔子。供桌前也放著如今在寺廟隨處可見的功德箱。 望著慈祥的孔子像,我突然想到了哪位一生未改嫁的涇陽寡婦以及兩千年來為儒家禮教所束縛和扼殺的人性。我對著孔子像說:“本人尊崇法家學說,然而儒法不兩立,故見先生不拜!”
再返回咸陽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如果三年前和寧兒一起來的話,有她這位向導,我何至于能花那么多錢在路上。然而歷史沒有假如。不過此次也不虛此行,雖然沒有向導,但是也受益匪淺。雖然有些不盡人意,但總體還是不錯。我愛涇陽,不僅是因為她是我這輩子最愛的兩位涇陽麗人的家,還更因為她民風淳樸。渭北明珠,涇陽當之無愧!
最后用十六個字來評價涇陽吧。
民風淳樸 文化淵遠 渭北明珠 當屬涇陽
三秦才子
壬辰年三月初六凌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